“小额豁免”政策不断变化下,中国跨境平台和卖家该如何突围?
亚马逊推动“800美元条款”的签订
在1992年的Quill Corp诉北达科他州案中,美国确立了这一原则:任何零售商只有在其所在州有大量实体存在的情况下才有义务向购物者收取销售税。当时,亚马逊在美国大多数州销售时并没有实际的实体存在,所以并不需要收取销售税。
而业内熟知的“800美元条款”则签订于2015年2月,时任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执法法案》,将“最低限度条款”的限额从200美元大幅提高到800美元。奥巴马政府的初衷很简单,一是让海关将有限的征税成本集中在大宗商品上,为财政部带来更多的关税收入;二是促进电商更好更快的发展。
其实这个政策幕后的最大推动者便是亚马逊,毕竟在美国电商一家独大的环境下,促进电商发展约等于促进亚马逊发展。
TEMU在美国迅速打开市场
据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有高达10亿个包裹通过“小额豁免”政策进入美国,是2019年疫情前的2倍,其中1/3的包裹是来源于TEMU和SHEIN。
由于采用小包直邮,品类集中在服装和轻小件,客单价通常不高,大多数订单都低于最低限度门槛(美国为800美元),再加上TEMU是直接从中国发货,而不是像亚马逊或沃尔玛那样批量进口商品,所以沿着亚马逊的足迹,TEMU能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且不用支付任何关税,从而在美国迅速开拓市场。
关于TEMU,相比于2023年1月,TEMU在2024年1月的销售额增长了805%,因此“小额豁免”政策对于TEMU在美国前期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一定程度上而言,“小额豁免”政策的确是促进了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但这始终不是核心驱动力,尤其是伴随着TEMU在全球各个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个政策作用也会变得越来越有限。
如何正确应对“小额豁免”变化?
许是感受到中国跨境电商包裹迅猛发展的压力,近期,美国又再次提到对800美元“小额豁免”政策的改动。
美国参议院的一项提案表示,将禁止中国出口产品通过最低限度渠道进入美国,并要求对美国出口产品的免税进口设定对等门槛,就像美国出口商在其他国家获得的免税进口一样。
随着TEMU和SHEIN等以低价为优势的中国电商平台大举进入美国市场,“小额豁免”成为其最青睐的运输方式之一。不过这一规则在带来贸易便捷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忧虑,尤其现在美国想要调整“小额豁免”规则,可能会造成另一种压力。
目前中国商品进入美国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是直邮模式,即使用快递或者国际小包渠道将商品从中国仓库直接邮寄给美国消费者;第二是合作模式,即商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由物流公司负责从中国到美国的仓储、清关和配送等环节;第三是海外仓模式,即将商品提前运至美国境内的海外仓,然后从海外仓配送给消费者。对于中国跨境电商而言,其物流路径选择基本上是直邮和海外仓两种模式。具体而言,中小型商户多使用直邮模式,规模较大的平台和企业才有财力通过海外仓模式进行跨境物流履约。
对现行政策进行比较分析,采取直邮模式的商家获益最大,以国内直发为主的独立站卖家(例如Shopify)、第三方平台卖家(例如速卖通)以及TEMU、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等均青睐这种模式,并利用“小额豁免”政策享受小商品的免税福利。而低额免税的额度的取消亦对直邮电商的冲击也更大,此类商家的商品价格优势将受到削弱。同时,如无法适用非正式程序清关,货物抵达边境后的检查程序会更加繁琐,清关速度也将受到影响。
尽管如此,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依旧具有国际竞争力,但需要备齐应对可能的新法规限制和制裁措施的工具箱。在具体措施上,美股分析师查克·李(Chuck Li)表示,考虑到关于最低限度的博弈不会很快结束,使用海外仓来规避关税风险还是可持续的。对于利润高、客单价高、适合集中备货的产品,适合设置海外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