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包裹查询
查快递

查无结果,请检查单号和快递公司是否有误

新规落地!跨境平台需报税,卖家信息将定期上报

* 来源: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25-07-03 14:59:36 * 浏览: 7
跨境平台的税务“真空地带”正在被填补。

亚马逊等海外平台需向中国报税

据悉,近期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5号),该公告首次以正式公告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相关要求:不管是境内平台还是境外平台,只要其为中国卖家提供服务,或者向中国用户开展交易撮合活动,都必须依法报送涉税信息

这表明,像亚马逊、eBay、速卖通、Temu、TikTok Shop等主流跨境平台,只要平台内有中国卖家账户,或者为面向中国用户的交易场所、技术服务、运营支持等提供便利,都将被纳入此次涉税信息报送的范畴

在报送义务方面,公告对责任链条进行了明确划分:

境内平台:由持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负责报送;若没有许可证,那么由完成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的企业承担报送责任;

境外平台在中国设有运营主体:则由该运营实体或者提供商家入驻、店铺运营、营销推广等服务的本地公司来负责申报。

以亚马逊为例,虽然2019年便退出中国零售业务,但境内的 “亚马逊卓越有限公司” 持有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按规定应承担报送义务。不过因其仅持股10%,实际申报责任可能由负责招商团队的 “亚马逊(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承担。

Temu、TikTok Shop、速卖通等带有中资背景的平台,境内均有持证主体,涉税信息报送直接由本地公司负责,合规路径清晰明确。

境外平台未设立境内主体:必须指定境内代理人履行报送义务。

而对于在境内未设主体的境外平台,像日本乐天、德国OTTO、俄罗斯Ozon等,必须指定境内代理人履行报送义务。

这一系列责任划分方式,将义务精准落实到实际业务承接主体。无论平台设立在境内还是境外,只要涉及中国卖家的交易业务,都必须履行相应义务,彻底杜绝了此前可能存在的监管空白与灰色操作空间 。

在涉税信息报送的具体内容与流程上,公告也要求平台企业需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身份信息与收入信息两类核心数据:

    一是身份信息,包括卖家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证件类型与号码、店铺ID、联系方式等; 

    二是收入信息,包括销售总额、退款金额、净收入、交易订单数量等明细。

    根据公告安排,数据报送采用季度周期制,旨在构建常态化监管体系。其中,平台需在2025年7月前完成基本信息备案,首次数据申报截止时间为同年2025年10月,后续每季度按时提交更新数据。

    这一政策对跨境卖家而言,标志着行业合规要求迎来重大转变。

    以往,因平台与税务系统数据壁垒存在,大量卖家的身份资质与经营收入游离于监管之外,“无税号经营”“零申报操作” 甚至成为部分从业者心照不宣的生存法则。如今,随着平台数据报送义务的强制落实,卖家的真实经营状况将通过规范化的数据通道全面对接税务机关,依靠平台隐蔽交易信息的操作空间被彻底压缩,行业即将步入透明化、合规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尽管部分跨境卖家仍心存侥幸,认为平台可能会隐瞒信息或数据不会严格核查,但实际情况是平台已被纳入更严格的监管体系。根据国务院 6 月 23 日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平台若存在不报、瞒报或拒报涉税信息的行为,将面临最高 50 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还会被责令停业整顿。

    可见,在政策高压下,平台进入“交账”阶段已是大势所趋,而卖家也难以继续置身事外,合规化已然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

    买家评论将于9月底完全弃用

    除了来自监管层面的合规压力,平台自身的运营机制也在悄然调整。

    据了解到,有卖家透露亚马逊计划于2025年9月30日正式下线买家评论系统

    从卖家后台的操作反馈来看,当点击 “买家评论” 页面时,系统会弹出明确提示:

    重要提示:卖家平台中的“买家评论”产品将于2025年9月30日完全弃用。要持续监控针对您的商品提交的评论,请使用“买家之声”产品。建议您在弃用日期之前尽早过渡至新系统,以确保对商品评论的访问不受影响。

    该消息一出,立即在卖家圈引发热议。

    过去卖家能借助亚马逊 “买家评论” 板块查看产品评论并直接联系买家,以便及时开展售后维护。但随着该功能即将下线,不少卖家担忧后续处理差评的难度会增加—— 只能依靠售后邮箱和后台消息与买家沟通,联系效率大受影响。

    更让人忧虑的是,若替代的 “买家之声” 系统无法实现订单同步,原本 “评论 - 订单 - 联系” 的售后流程链条将被打断,导致问题处理效率大幅降低。

    虽然 “联系买家” 功能的回复率一直不高,但它至少为卖家提供了明确的售后介入通道。因此许多卖家计划在功能停用前的最后3个月里,集中精力维护产品链接,加强差评预防与善后处理。

    对于 “买家之声” 这一替代方案,卖家们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部分卖家认为该系统反馈频率低、界面操作不够直观,可能影响售后响应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也有观点指出,这或许是平台推进的系统性整合升级 ——“买家之声” 未来可能开放更多筛选标签功能,甚至实现订单数据同步与维度扩展,为卖家提供更智能的客户反馈管理能力。

    不过截至目前,平台尚未公布“买家之声”的详细替代逻辑与功能说明。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卖家日常运营中高度依赖的模块之一,评论系统的调整势必会影响后续节奏与策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