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包裹查询
查快递

查无结果,请检查单号和快递公司是否有误

注意!多个美国电商平台竟集体上调价格

* 来源: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25-04-28 17:44:53 * 浏览: 3

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掀起涨价潮

尽管上周美国曾释放出中美关税对峙“降温”的信号,并称预计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中国外交部很快否认了谈判正在进行,并重申要求美方撤销全部对华加征关税。

截至今日,中国商品出口至美国仍需面临高达145%的关税,同时,T86政策的取消日期(5月2日)也已临近。面对这一系列关税成本的叠加上涨,亚马逊、SHEIN和Temu等电商平台已有不少卖家提高了商品售价。

根据SmartScout的数据,自4月第二周以来,亚马逊平台上已有近1000种产品涨价,平均涨幅接近30%,涵盖服装、家居、玩具和电子产品等多个品类。以安克创新为例,其在亚马逊美国站上销售的商品中,已有约25%商品的售价上涨。

尽管亚马逊作出回应,称这近1000种价格上调的产品仅占其网站排名前10万种产品的 1%,还着重指出报告中平均 30%的涨幅主要受“数量相对较少但涨幅较大的产品”影响。然而在4月初,亚马逊CEO安迪·贾西就已承认,由于受到关税影响,不少卖家极有可能会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从行业内部反馈的情况来看,当下尚未对产品进行调价的跨境卖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暂停了向美国发货;另一类则是仍在消耗此前在未受关税影响时就已运送到美国当地的库存。

要知道,重构供应链以及转移生产不仅需要数年时间,而且投入成本巨大。再加上关税政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由此能够合理推断:倘若关税风险持续存在,这些卖家要么会直接提高产品价格来应对成本压力,要么会转向其他市场发展。

特别要提到的是,除了亚马逊之外,SHEIN、Temu等电商平台近期也纷纷上调了产品价格。

为应对关税调整下的运营成本上升,4月中旬,SHEIN和Temu曾向美国消费者发出一则“涨价预警”。而这项涨价计划已于4月25日正式生效。

相关数据表明,在4月25日,SHEIN美国站上部分产品的售价呈现出显著涨幅。从不同品类具体分析,美容和健康类商品中排名前100的产品,其平均价格相较于4月24日上涨了51%;家居、厨房用品以及玩具这几类商品的平均涨幅超过了30%,其中一款10件套厨房用纸巾的价格涨幅更是惊人,高达377%。

与此同时,依据外媒调研所得数据,在4月24日至26日期间,针对50件不同品类商品展开调查后发现,SHEIN美国站上的整体价格大约上涨了10%,而同期SHEIN英国站的价格基本维持稳定,没有明显波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T86政策的取消犹如一把“双刃剑”。对于借助SHEIN和Temu平台拓展海外市场的跨境卖家而言,提高产品价格成为他们应对当前局势的主要手段,但随之而来的订单下滑风险难以规避;而对于那些依赖这些平台购买日常消费品的美国消费者来说,价格的上涨很可能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对基本商品的购买能力,使这些商品的可负担性大打折扣。

这一现象实际上进一步证实了具有高性价比的中国制造所具备的“不可替代性”。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除了像Temu、SHEIN这类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低价商品深受市场关注外,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商在很大程度上同样依赖“中国制造”,这也是为何日前沃尔玛释放出了“妥协”信号的原因所在。

从“压价”到“妥协”的沃尔玛

据业内消息披露,沃尔玛、塔吉特等美国大型零售商已告知多家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并承诺因关税增加致使的成本上升将由美国进口商负责承担 。

此前,沃尔玛曾向中国供应商提出降价10%的要求,目的是以此抵消关税成本。这一要求引发了一系列反应,不仅遭到中国商务部的约谈警告,同时也遭遇了供应商的联合抵制。不过有知情人士称,即便面临约谈,沃尔玛并未做出退让。

因此近期沃尔玛调整策略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业内热议。

有卖家分析,沃尔玛之前态度强硬,或许是仗着自身拥有多元化供应链,且与供应商相比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自认为能够找到中国供应商之外的替代选择,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业内人士还指出,沃尔玛此次态度转变,显然体现出其对维持现有供应链有着急切需求,这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制造业的两大核心竞争力:

其一,从产业规模、生产效率、基础设施建设到响应速度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中国制造业所具备的集群优势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可替代方案。虽然美国尝试将生产转移至墨西哥、印度等地,但重新构建供应链需要投入巨额的转换成本。其二,“中国制造”向来以高性价比著称,美国消费者长期受此影响,对价格极为敏感。其他地区的产品由于难以契合美国消费者现有的消费习惯,一旦引入,很可能造成沃尔玛市场份额的流失。

由此可见,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蝴蝶效应”影响深远。它不仅会持续对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造成冲击,还有可能促使全球供应链加快重构步伐。对于跨境卖家来说,这既是一场危机,也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推动他们从以往的“低价内卷”竞争模式,逐步转向“高附加值竞争”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