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包裹查询
查快递

查无结果,请检查单号和快递公司是否有误

硬刚 Temu!京东以重磅动作加码欧洲市场

* 来源: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25-08-08 17:14:33 * 浏览: 3

7月30日,京东集团正式宣布通过子公司向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发起自愿公开收购要约,以每股4.6欧元现金收购其全部流通股,交易估值高达22亿欧元(约185亿元人民币)

资料显示,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消费电子零售品牌,在欧洲11个国家运营着1030家实体门店,雇佣员工约5万人。

消息公布当日,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Ceconomy股价应声上涨6.8%,而京东港股则下跌超2.5%。

这起中国电商在欧洲的最大规模收购案,标志着京东国际化战略从轻资产试水转向重资产深耕的关键转折。

1

从曲折谈判到战略

这场引发欧洲零售业震动的收购案始于今年7月24日。当天,Ceconomy发布公告,证实正与京东展开深入谈判,京东计划以每股4.60欧元的现金价格发起公开收购要约。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京东第二次向Ceconomy发出并购邀约——2023年双方曾进行相关谈判但未达成共识;2024年初,京东转而洽谈收购英国电子连锁品牌Currys,同样以失败告终。

而此次谈判进展迅速,仅一周后的7月31日,京东便正式宣布收购决定,并获得了Ceconomy四大股东Haniel、Beisheim、Freenet和Convergenta的明确支持。这些股东已签署接受要约的承诺,涉及股份合计占比31.7%。

其中,作为Ceconomy创始家族旗下的投资公司,Convergenta在出售3.81%股份后,仍将持有约25.4%的股权,未来将成为京东的战略合作伙伴。 

Ceconomy有着深厚的背景,其前身为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集团旗下的消费电子业务板块,于2017年分拆后独立上市。

尽管近年来受到电商冲击,该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仍实现66.6%的同比增长,达1000万欧元,在疲软的市场环境中连续第九个季度保持盈利增长。 

根据交易条款,收购完成后,Ceconomy将保持运营独立性,其人员配置、员工协议及办公地点均无调整计划。京东承诺保留其当地独立的技术架构,对此,Ceconomy首席执行官Kai-Ulrich Deissner评价道:“这正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

此次收购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2

京东出海的“重资产”豪赌

京东此次收购Ceconomy并非偶然,而是其国际化战略全面转向“重资产本地化”的关键一步。

回顾过去11年的出海历程,京东经历了多次试错与战略调整。自2014年刘强东提出“国际化是内心最后一个梦”后,京东国际业务的负责人已更换六任,且没有一任的任期超过两年。

业务模式也在B2B与B2C之间多次切换:2015年推出印尼站JD.ID,2017年开展泰国合资项目JD Central,2020年关停B2C平台Joybuy并转向B2B模式的“京东全球贸”,到2023年则彻底退出了印尼和泰国市场。 2022年成为京东国际战略的转折点。

这一年,京东在荷兰推出了创新零售品牌ochama,该品牌结合自动化仓储与线下自提点,首次将国内的“即时零售”模式复制到欧洲。

这一尝试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ochama已能为24个欧洲国家提供全品类商品的配送和自提服务。 

2025年6月,刘强东在小范围分享会上明确表示:“我们在欧洲干了三年,现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并强调国际业务必须走“本地电商,本地建团队,本地采购、本地发货”的重资产路径

而收购Ceconomy正是这一战略的极致体现。借助Ceconomy的千家门店网络,京东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其在欧洲发展的两大痛点——货源短缺与运力不足。

这些门店可转化为前置仓网络,再配合京东的物流技术,有望将欧洲地区的配送时效从原本的2-3天压缩至小时级。

3

Temu在欧洲将受冲击

当Temu凭借“砍价免单”和“1美元耳环”横扫欧美下沉市场时,京东以185亿人民币收购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的交易,已在欧洲电商战场投下一枚震荡弹。 

Temu引以为傲的扩张利器,是货源地直发的轻资产模式:卖家从中国仓库直发空运,平台负责尾程配送,近乎“零仓储成本”。但京东将Ceconomy旗下千家门店转化为前置仓的布局,正让这套逻辑遭遇根本性挑战。

京东勾勒的“欧洲小时达”蓝图,精准击中了Temu的物流软肋——以MediaMarkt门店为支点,其配送时效可从跨境模式的2-3天,直接压缩至小时级。

这种即时性在电子产品领域尤为致命:当德国消费者急需一台会议投影仪,或是寒冬里取暖器突发故障时,物流时效的天差地别,足以彻底颠覆购买决策。 

更关键的是,京东通过Ceconomy既有的本地供应商网络(合作品牌超3000家),天然规避了跨境关税与高昂空运成本。在高端电子产品这类高客单价品类中,其价格优势甚至可能反超依赖跨境链路的玩家。 

Shein在欧洲市场预计也将感受到冲击。其一直标榜的物流效率,在京东“小时达”的本地化履约体系前瞬间失色——尤其对急需派对礼服或职场正装的消费者而言,几小时与几天的时间差,就是决定下单的关键。 

如果说Temu和Shein证明了中国供应链与价格力的出海潜力,京东这步棋则展现了重资产模式打开欧洲市场的可能性。

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里Ceconomy跳动的股价,正折射出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商新战略的重新审视。

这场价值185亿欧元的豪赌,胜负或许要等到某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才能揭晓:当德国消费者急需一台取暖器时,线上下单后,窗外是否真能在一小时内亮起配送车的灯光。